我昨晚在小巨蛋欣賞「民歌40」演唱會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我實在不想用「民歌」一詞,因為金韻獎系列當紅的那幾年,新格從未使用「民歌」。有一年楊耀東首張專輯「早安晨跑」(結果紅的是其中一首「季節雨」)出版了,公司請來廣告公司文案專家王念慈撰稿。她給楊耀東的這張專輯定位為「都市   民歌」,結果由新格的課長姚厚笙先生領軍,輪番對王念慈「碎碎念」,王迫於壓力,只好改標題為「都市之歌」。(王的表情我至今記得,意思是「你們好怪!」唉,到底是誰怪呢?)

    回溯歷史,1977年新力公司(「新格」之母公司)舉辦「金韻獎青年歌謠演唱大賽」1983陳光陸推出電視節目「大學城」,舉辦「全國大專創作歌謠比賽」,兩大活動單位、出版單位皆未曾說「民歌」,為何你們要說?是為了「口語簡化」方便嗎?

   為何不要說「民歌」?此名詞為何有爭議?這不是容易說得清楚的,至少我的老同事李國強大哥強烈反對。而馬世芳則撰文主張用「民歌」沒什麼不好,這個問題且暫時按下不表。

        「聽歌憶舊」本就個人感受各異,昨晚讓我驚喜的是王海玲唱了「我心似清泉」,王新蓮唱了「山旅歸來」。這兩首歌知名度不高,卻絕對是「金曲」,我內心十分澎湃,這份心情沒人懂啦。

          許多歌手沒到場,而由別人代唱。例如施孝榮、鄭怡、蔡琴,還有出身「大學城」的張清芳,以及我的好友鄭華娟。是他們沒空、沒意願,還是主辦單位沒邀請?

         我最喜歡的橋段是董運昌彈吉他為歌手包美聖等人伴奏,錚錚的琴弦聲透露著   清新氣息,這不正是「校園歌曲」(注意,我沒說「民歌」哦)的特質嗎?而包美 聖這朵「老茉莉」可勾起了我許多回憶。

         另一讓我欣賞的是葉佳修唱「外婆的澎湖灣」至一半時,潘安邦自螢幕跳出來接續著唱,節奏分秒不差,音樂設計甚用心。

         十年前的「民歌30」由楊弦開場,現在則讓他壓軸,看得出本團隊不因襲過去。我在想若能請出余光中教授親臨吟誦「我是民歌手」該有多好。(注意,「民歌」一詞的始作俑者應是余教授吧)

         還有,後半段採「向已逝音樂人致敬」的方式呈現,於是馬兆駿、李泰祥、梁弘志的金曲一一浮現,讓人感動、感傷、感謝。

        看楊祖珺與李建復等人合唱「美麗島」是很讓人五味雜陳的。這張專輯是由新格出版,但賣得很差,原因當然是政治因素啦。我好像記得封套照片是張照堂先生拍的,把楊拍得極有個性美。我告訴女兒:「今天高雄捷運有一站名為『美麗島』,就是紀念此事件。」唉,對他們這一代而言高雄事件、美麗島……聽來似懂非懂。

        偏偏李建復的「龍的傳人」又被國、共兩黨視為「大一統」的標竿歌曲,本專輯賣得極好,再對照今日的社會氛圍,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。

        我又突發奇想,若是「美麗島」、「龍的傳人」、「島嶼天光」一起同台演出,見證台灣時代環境的遽變,不知是何光景?

         齊豫與潘越雲同台、趙樹海與王夢麟同台是很讓人興奮的。有了他們,台灣流行歌壇何其耀眼。

         我又想起了洪小喬,她的「愛之旅」像一股清流灌注在以鄧麗君、鳳飛飛、青山、婉曲為主的音樂市場,是別有意義的。今晚由黃仲崑唱出來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
         以下幾組二重唱:邰肇玫與施碧梧(歿)、楊芳儀與徐曉菁、南方、林佳蓉與許淑絹,她們由「八家將」變成了「七小福」,說明了生命有限但音樂永流傳的至理。

         夜深了,四個半小時的長度、四十八組人馬的輪番演出,留給我們咀嚼不盡的回憶。再見,小巨蛋;再見,民歌四十。

       以下精采照片皆下載自臉書,我不知作者是誰,謝謝您。

       曹郁美寫於2015年6月6日,後數度增訂、修改。

民歌40-小巨蛋全景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上圖:票房長紅的「民歌40演唱會」,昨晚座無虛席。

 民歌40-小巨蛋4-2015.6.5.            上圖:他們皆非偶像歌手,卻能吸引滿座一萬二千人觀賞,而後面還有兩場演出呢。

       民歌40-木吉他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老照片、木吉他、「小草」,共織成美麗的夜晚。老照片前排中坐者應為陶姐曉清女士。

     民歌40-包美聖、董運昌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上圖:「老茉莉」唱歌,「老吉他王子」撥弄琴弦。包美聖與董運昌在小巨蛋。

民歌40-趙、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哥倆好,趙樹海與王夢麟,MIB少了一人:黃大城

民歌40-夢田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迷人的「夢田」,齊豫與潘越雲在小巨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三位冠軍歌手:陳、齊、王   上圖:三位美聲歌手合照並不稀奇,稀奇的是,她們是金韻獎的冠軍歌手,左起依序是第一屆的陳明韶(民國66年)、第二屆的齊豫(民國67年)、第三屆的王海玲(民國68年)。第四屆是誰?是鄭人文(民國69年),她一直在西北航空服務,鲜少現身歌壇。

 以上四人有三位是台大畢業的:齊豫,台大人類學系(前名「考古系」)。王海玲,台大社會系。鄭人文,台大地質系。真佩服她們,又會唸書又會唱歌又會玩。記得有一件事在圈內流傳,有一天王海玲參加某校園演唱會,忽然大驚:「糟糕,明天要期中考。」大夥兒哄堂大笑,封她為「迷糊精」。其他的台大生尚有包美聖、鄭怡、黃舒駿等。高學歷獻身歌壇是以前難以想像的,可知「大專青年創作歌謠比賽」對社會的貢獻。

鄭人文    

上圖:這是鄭人文,唱過蘇來寫的「空山靈雨」、紀宏仁寫的「無法抗拒的愛」,都極好聽。

七小福-蠟筆濾鏡特效,佳蓉提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「八家將」成了「七小福」,重唱組少了一人:施碧梧。本照片由林佳蓉製作,以蠟筆濾鏡做出效果。

風中的早晨-王馬馬  

上圖:永遠的金曲:「風中的早晨」,左起馬毓芬、王新蓮、馬宜中。

落幕前大合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上圖:謝幕前大合唱,氣氛high至最高點

大合照  

  上圖:休息時間大合照,濟濟多士,共聚一堂。

火車上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他們包下高鐵3個車廂,齊往高雄繼續下一場。以前江學世(「木吉他」團長)唱過一首「趕路」,大約就是此光景吧。

馬世芳的簽名簿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上圖:簽名簿,下載自馬世芳臉書 

新加坡的「民歌40」演唱會-2015年8月28日  

上圖:兩個月後,「民歌40」移師新加坡公演,演唱人數降低為15組(台灣場為48組)。您是否注意到:施孝榮歸隊了(右後方,穿深藍襯衫打領帶者)。少了「歸人‧沙城」,校園金曲演唱會不就像缺了一角的拼圖一般,大大地缺憾嗎?圖為眾家歌手於2015年8月28日在獅城The Star Theatre演出,這些人、這些歌,共譜了華人的共同記憶,是我們引以為傲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