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書店買不到的好書

作者:曹郁美

 

拙著寫了8年終於出版,但為什麼「你在書店買不到」?據悉這是出版社與發行通路長年糾葛所造成,再加上出版社人力不足,他們主張一動不如一靜,我就遵守吧。

書名:我的青春我的歌──回到「校園瘋」

作者:曹郁美

出版社:文津

每本定價:380

以下節錄三章目錄(全書共10章),請指教。

第一章:一場音樂小革命,談「校園歌曲」的起落與興衰

1.校園歌曲從何時開始?何時結束?

2.它為何是一場「音樂小革命」?又為何褪色?

3.校園歌曲不曾消失,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延續

 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關懷境外人士,四海之內皆兄弟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曹郁美

              最近幾年,我喜歡上了關懷境外人士,傾力募資,以小小金錢幫助他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由於我教「僑生國文」,與香港學生有了近身接觸。當然台生不能忽略,於是有了「曹老師學堂‧勇健3000」計畫的誕生。什麼是「3000」?就是每人每月發3000元,讓他們生活無虞。

      2023年元旦,我辦了一場「曹老師學堂‧2023香港在台學生寒冬送暖餐會」,有12位學生出席,還請了一位特別來賓:賀曾慶先生(筆名「賀大夫」)。

            他是香港人,1988年入東吳大學中文系就讀,算是我的學弟。他來台開會3天,頭銜是「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首席副會長」,赫,硬是要得!

1.jpg

上圖:「曹老師學堂‧2023香港在台學生寒冬送暖餐會」,每人手上一個3000元紅包。

          我還關懷玄奘大學的印度生,目前有12人就讀。其中8人來自龍樹學院、4人來自那爛陀大學。他們被遴選至台灣讀書,無不雀躍萬分。因為這裏沒有種姓制度,強調眾生平等,因此他們各個努力向學。還有什麼比「教育」,更能讓人脫貧呢?

            我匯了一筆款項給昭慧法師的秘書,由陳秘書辦理一場餐會兼頒獎儀式。

            以上2個活動,出席者均領取3000元獎學金。

2.jpg

上圖:站立後排的玄奘大學印度生,手上也拿著3000元紅包。前排左二為昭慧法師,左三為黃運喜主任。

            我還關懷印尼漁工移民,啟迪我的是新北中和南勢角的「燦爛時光書店」,創辦人是張正。還有東北角澳底的「蘇格貓底海洋書苑」,創辦人是林群。

我不定時捐款支持以上二單位,還為漁工募資購鞋,一雙400元的休閒鞋已讓他們眉開眼笑,更別說請他們喝杯咖啡。他們來自偏鄉,很多人不知「咖啡」為何物呢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維吾爾族的「旋轉」舞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曹郁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新疆,學術上稱為「東突厥斯坦」,因為「新疆」有漢人思維的「征服新的疆域」意味。就好像「西藏」在學術上已逐漸恢復它的藏文音譯:「圖博」(TIBET)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維吾爾族的舞蹈素以「旋轉」著稱,唐代稱之為「胡旋舞」。白居易詩曰:「左旋右轉不知疲,千匝萬周無已時。」可以想見舞者動作,是如何的歡暢熱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旋轉,或許正是中亞民族、伊斯蘭教的特色。知名的「蘇菲旋轉」源於土耳其的蘇菲教派。它不算舞蹈,而是充滿哲學靈修意味,讓人身心靈沉澱下來,與「胡旋舞」迥然不同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歷史上的「東突厥斯坦」一向是多事之秋,前些時候爆發的「烏魯木齊封控事件」也讓人感傷。天佑維吾爾人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下圖為維吾爾族的「旋轉舞」,下載自「趙琴臉書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維吾爾族舞者動作急轉起伏,歡快熱烈,都可以推想唐代胡旋舞的面貌。(趙琴臉書).jpg
       
   連結:土耳其的「蘇菲旋轉」。
  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Bsie1RWEyk&ab_channel=AdamLin
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東吳超馬」登場,每4小時要換方向,原因為何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曹郁美

 

        「世足賽」如火如荼地進行、「九合一」選舉也光榮落幕,接下來「東吳超馬」就在今天(2022.12.3. 星期六),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田徑場熱騰騰登場了。

    它的全名是「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」(Soochow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Ultra Marathon),是台灣最早出現的超級馬拉松比賽,於1999年開始舉行,除了少數幾年停賽之外,今年已是「東吳超馬20」了。

    一般而言,長跑競賽多半沿著河岸、山谷跑步,兼具健身與瀏覽風光之效,最受歡迎。例如宜蘭冬山河、南投日月潭、花蓮橫貫公路、台北花博的賽事,都成為國際美談。

    但是「東吳超馬」就是在校園的跑道上舉行,於400公尺的跑道不斷繞圈跑、跑、跑。據我所知,幾位外籍選手表示「這個場地很棒」、「難忘的比賽」。因為跑道平直有彈性、沒有崎嶇凹凸的障礙,也無須分神去觀賞風景。總之,「場地簡潔單純、跑起來有成就感」是最大優點。

    別瞧它由大學主辦,它可是國際競賽,來自國內外的長跑高手較勁,終極目的是挑戰自己、實踐自我。它分成許多競賽項目:國際24小時、國內12小時、名人邀請、學生接力等。

    以「國際24小時」來說,就是24小時不停地跑,最後以圈數、公里數排定名次。日本選手關家良一在2002年創下24小時內跑了266.275公里的新亞洲紀錄,大會為紀念他的傑出表現,特別將五個彩色跑道中的第二跑道,命名為「關家良一」跑道。但是後來他不再來「東吳超馬」,原來他年紀漸長,成績退步了。

    一整天都不進食、不稍作休息嗎?可否如廁?身體不適怎麼辦?為何每4小時就要換方向?種種問題主辦單位都想到了。

    大會準備了碳水化合物(流質)給選手補充能量,而他們邊跑邊吃香蕉更是常態,因為香蕉易消化又有飽足感。流動廁所就在不遠處,至於中途停下來、坐下來是必須的。然而為何每4小時就要換方向?那是因為跑數百圈下來,腦中的定向器會失靈,肌肉也會偏一邊,故而轉換方向是對跑者的身體給予調整與保護。

    20年來發生的特殊事件太多,簡述如下。2001年,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譚彼得(Peter Tanner)賽前吃壞肚子,比賽的24小時中拉肚子14次,但仍堅持完成賽事。

    2010年首度提供位於天母的日僑學校,師生1小時的繞跑體驗。

    2014年的大會主題是:「打不倒的勇者 為紀念曼德拉而跑」。這是為何?

    知名的南非人權鬥士納爾遜•曼德拉(19182013),一生為反種族隔離運動奮鬥,還入獄長達26.5年。1993年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,當年年底,他來到遙遠的、位於外雙溪的東吳大學,接受頒贈「東吳大學榮譽法學博士」。第二年,他當上總統,成為國際首要新聞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寒山的禪詩

作者:曹郁美

原文刊登於靈鷲山「有緣人」雜誌302期,20222月號

 

      寒山是唐代隱士,居住在浙江省天臺山的寒巖地區,自號「寒山」,為何我們今日都加個「子」字,那是古代男子的美稱,因襲下來了。

    寒山在國清寺結識了拾得,拾得在寺中齋堂任職,經常收拾眾僧的殘食菜滓,藏於巨大竹筒中,見寒山來,便讓他負載而去,回到寒巖吃食度日。

    寒山的行逕怪誕顛狂,來到國清寺有時在廊下漫步,有時叫躁謾罵,寺僧無法忍受時便以木杖驅逐,這位老兄竟然翻身撫掌,呵呵大笑。

  不過也有人作歷史考據,指出寒山乃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温,因遭皇室的妒忌與排擠而遁隱。

  寒山最讓人稱頌的是他喜好吟詩唱偈,內容則契於佛理,逐漸地名聲傳揚開來,連台州刺史閭丘胤都慕名來拜訪他。歷史上有寒山詩三百餘首流傳下來,我們得以認識這位奇人,其中這首便屬文字簡練而意涵豐富:

  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潔。無物堪比倫,教我如何說。

  本詩的「秋月」二字讓然充滿遐想,「碧潭清皎潔」五字讓詩意更濃了。然而「秋月」可以觀望體會,「吾心」卻不能,因為心之感受是只可意會、不可言傳。若真正要「說」出來,那只是「比擬(詩中的「比倫」)」而已,不是真心。那麼,教我如何說呢?就不必說了。

  這首是典型的悟道詩,「悟境」怎能訴諸語言文字?寒山外表固然瘋傻,內心可比誰都清醒靈明。再欣賞另一首寒山詩:

  杳杳寒山道,落落冷澗濱。啾啾常有鳥,寂寂更無人。淅淅風吹面,紛紛雪積身。朝朝不見日,歲歲不知春。

  這首詩純粹寫山道上的雪景,他用了許多疊字:杳杳、落落、啾啾、寂寂、淅淅、紛紛、朝朝、歲歲,就修辭學而言美極了,就音韻的鏗鏘而言又好聽極了。

      再看他用:常有鳥、更無人、不見日、不知春四個語詞,表達時間與空間的遼闊感,雖無深奧哲理,但讀來令人愉快。總之,寒山詩趨近白話,老嫗都能解,仿彿白居易一般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從《告別茉莉》看「不淨觀」

 

作者:曹郁美

 

泰國電影一向讓我驚艷,《幽魂娜娜》、《模犯生》、《告別茉莉》都具風格與特色。由於泰國是佛教國家,隨劇情需要置入佛教思想與色彩,也引人況味。本文要談的是同志電影《告別茉莉》,其後半段駭人的「不淨觀」。
本片是以男男同志情、編織茉莉花飾、花籃隨水漂流、兩人愛情幻滅、僧人以觀死屍做為修行方式……,種種豐富的意象交錯著隱喻、象徵、暗示,表現了導演的愛情觀、生死觀,在2017年上映後於影展上頻頻獲獎。
大意是說:清與琵是一對同志戀人,兩人分手後又再相逢。琵擅長編結Baisri手工花籃,這是一種用茉莉花苞、芭蕉葉的圍繞與串接,用來祭天、謝神、祈求平安的飾物。然而琵是肺癌患者,已放棄化療,僅以傳統醫療、編花籃祈求奇蹟出現。清為了琵出家去,將功德迴向給受苦的戀人,然而琵依舊不敵病魔去世。
已剃髮、穿上僧衣的清,隨著師兄走入樹林深處,兩人以肉眼觀察一具半腐朽的死屍:裸身發黑的軀體,有蚊蠅飛舞、蛆蟲攀爬,想必臭氣薰鼻、令人呼吸困難,但修行人內心必須起正念正觀,不得畏懼。注視好一會兒,清再也受不了,跑到遠處躬身嘔吐起來。
本片的英文片名有MALILA一字,是泰國古語中的「茉莉花」。美麗的茉莉花與臭穢的死屍形成對比,恐怕正是導演的意圖:所有的生與死、苦與樂、眾生與佛,不都是無二無別?那麼什麼是美麗?什麼又是臭穢?
「不淨觀」源於古印度,佛教把它發展成四念處,「處」有「住」的意思。是說安住於四種觀行中,即能得解脫。分別是: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第一個是針對身體(即生理),後三者是針對精神(即心理)。其中以觀身不淨(修「不淨觀」)為入手處。
「不淨觀」流行於南亞、上座部佛教,逐漸影響了台灣,成為許多道場禪修的法門。它的目的在於讓你起生滅無常想:原來的帥哥美女到哪兒去了?壯碩如牛的人,怎麼一個病痛就擊垮了?我們吃的美食佳餚一瞬間不就成了屎尿?再親愛、再痛恨的人轉眼成了糞土,那又有何可愛可恨?
修「不淨觀」是有具體步驟的,道場上當然無法親身觀看死屍,必須以「觀想」代替。一旦功夫深,確實能降低個人的貪愛與執著,並體認苦之本質:原來人生之苦都由貪瞋癡而來。對症下藥的法門便是:修持戒定慧。
然而「不淨觀」也有它的弊病,修持過度者可能厭離心重,連「自己」也厭棄起來,更別說周遭世界。在漢譯《雜阿含經》卷29、第809經中就有這麼一段關於比丘(出家男子)的記載:
「時,諸比丘修不淨觀已,極厭患身,或以刀自殺,或服毒藥,或繩自絞、投巖自殺,或令餘比丘殺。」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印順導師與《阿含經》

作者:曹郁美

 

說起《阿含經》,我們不能忘了推動的功臣:印順導師。

當年他老人家隨著政府來台,因演講或文章中寫到「北俱盧州」為佛子嚮往的聖地,被情治單位盯上,認為他有媚共思想。結果他心灰意冷、謝絕活動,專心在斗室裏閱讀三藏、著書立說;那是民國42年的事。

讓導師出問題的是《佛法概論》,輯於《妙雲集》系列。

本書是導師年輕時在重慶的漢藏教理院授課:「阿含講要」之篇章,整理後發表於《海潮音》雜誌,再輯錄成書。

沒錯,本書以「阿含教義」為核心思想,然而為何改書名為《佛法概論》?導師在本書的序言已說得清楚:

為了避免一般的──以阿含經為小乘的誤解,所以改題為《佛法概論》。」另一段話則說:

緣起中道,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,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。

熟悉本經的人應知道,導師引述的是《雜阿含經》卷10、第262經。

當時世尊已般涅槃,由阿難尊者轉述迦瞻延尊者從佛那兒聽來的教法:「如來離於二邊而說中道」。

二邊,指的是一切對立面:有與空、苦與樂、生死與涅槃、煩惱與菩提……。唯有消弭對立、實行中道生活,才能獲致清淨、自在與解脫。

印順導師以99高齡,於2005年在花蓮的慈濟醫院過世。四年後,新竹市政府把曲溪里的南松橋改名為「印順橋」,以紀念一代哲人。

乃因導師於1953年於新竹市創辦了福嚴佛學院,培育許多佛門棟梁,至今仍焰明不輟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凝視佛陀──我與《阿含經》

作者:曹郁美

 

    我從年輕時開始學佛,走走停停也逾四十年。中年時忽然想讀研究所,於是進了華梵大學東研所,一路讀到博士畢業,大約費時八、九年。

    第一天上課即是蔡耀明老師講授《中阿含經》,也不知哪來的勁兒,我竟然跑去羅斯福路的一家書店「佛化人生」,訂購全套、佛光文化出版的《阿含藏》。四阿含全有了,總計17冊,用行李箱拖著坐計程車回家,全套一字排開很壯觀。

    我還買了佛光文化出版的白話經典寶庫之《阿含經》4冊,以及香港學者黃家樹編撰的「雜阿含經導讀」。別瞧它是「導讀」,基礎不夠還讀不來呢。

    舉例來說,什麼是「本母(mātikā)」?「瑜伽師地論」首先提到它,印順導師也大大宣揚它,但到底是什麼意思?

    我們查字典會說,那是「諸法分類之準則」,還是很迷惑呀。老師說不清,我至今也沒搞懂。

    歡迎來上我的課,但不會教「本母」。XD

    課程名稱:凝視佛陀──《阿含經》選讀

    授課教師:曹郁美

    上課時間:2020年7月1日起,每週三下午,共8週

      洽詢電話:02-897821318013高小姐

    所有圖檔均由網路下載,謝謝。

閱讀2.jpg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駐村藝術家王新蓮

 

作者:曹郁美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腦海中浮起王新蓮,通常有「音樂人」的形象。她是歌手、詞曲作家、ICRT的節目部經理兼DJ、「滾石」的製作部經理。她擅長吉他、英文溜,再加上個性爽朗,作風洋派,很得人緣。

    她在「滾石」工作三年,於1990年赴美定居,一待就是30年,直至去年(2019)年底才返台定居。就在2020年的220日起,她有了一個身分:「台東池上的駐村藝術家」,為期一個月,這就讓人吃驚了。其實這是其來有自的,須從她的父親王夢古說起。

    王夢古是江西人,在台北建中執教鞭,是國文老師。1955年年底,他以「王九」的筆名在大華晚報刊載《滄浪夜譚》專欄。後來新蓮有了個女兒,是個漂亮的美台混血,新蓮給了她一個中文名字「王曉久」,諧音「王小九」,明顯的是紀念自己的父親。

    《滄浪夜譚》的內容多屬鄉野奇聞,涉及人妖鬼怪,男女綺情,營造光怪陸離的氣氛,類似《聊齋誌異》或司馬中原的《鄉野奇譚》。由於它是每天刊載一篇,吸引讀者不中斷地讀下去,結集出書後亦擁有廣大書迷。統計起來,《滄浪夜譚》在大華晚報共連載了11年,出版了17集,總字數近190萬字。若把王九的其他創作如《桃花凍》、《塵沙小語》、《紅蓮劫》、《唐宋三女俠》等計算進去,老先生可說筆耕不輟。

    正因為有父親遺傳的基因,王新蓮旅居美國時,藝術細胞有了張開、發展機會。例如於199798年間,她與紐約的一個經紀公司簽約,作了一年的手工卡片,可加框陳設用。她認真、費工的創作甚獲好評。

    再看她在池上駐村時,主辦單位「台灣好基金會」,所作的文宣簡介:

    「王新蓮,2003 年開始從事抽象書法繪畫的藝術創作工作,辦過的個人畫展遍及舊金山灣區和波士頓。2005 年作品入選參加聯合國年度『世界地球日』首次在舊金山舉辦的藝術大展。……

    到底王新蓮的藝術風格是什麼?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。但是她把宣紙與油畫布結合,又拿墨汁與油畫用的冷蠟混合交錯,讓它產生碰撞效果,這都是她的大膽嘗試。不過雖然她用了墨汁與毛筆,實際上與書法毫無關係。

    她的創作都沒有題名,因為她認為有了「名字」就有了定義、框架,那絕非她本願,她只是即興地、呼應由內而外所產生的靈動與舞蹈,把它視覺化罷了。

    就拿附件一這幅畫來說,她說:「先是左上角那個無意間產生的圓弧曲線,觸動了我的視覺,再延展出這幅作品。畫面上的圖案是由許多『碎片』組成,沒有預先的構圖。創作的過程,是一連串眼睛、心、墨痕之間的即興對話。在充滿無限可能的空間裏,跟著畫要去的方向把作品完成。」

    在池上鄉的工作室裏,她完成許多也許讓人看不懂,卻又綿密紮實的成果。我們期盼她能以「個展」的方式,讓關心她的人親眼目睹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恩增群珍眾苦皆滅

作者:曹郁美

 

恩增師姐擺脫病苦,往生了。我雖不捨,但念及佛法的緣起緣滅,也沒什麼遺憾。

恩增是西藏人,她的父執輩於1959年隨著達賴喇嘛出走,迄今已逾60載,在印度、尼泊爾辛苦地生活下來。像其他的同齡孩子一樣,恩增在印度出生並接受英文教育,家中雖說藏語,但她的藏語只能日常對話,更別說印度語了。

18歲那年她來台升學,進入輔仁大學外文系就讀,中文也算勉強。大三那年還考上西北航空,成了人人欣羨的空姐;就這樣邊飛邊讀書,完成了學業。逐漸地一家人遷居至台灣,也都有好的發展。例如姐姐經營旅行社有聲有色,弟弟是醫生,她自己則走入航空業,一飛20年。總之,他們一家人在台灣逐漸穩定、富裕,應該說拜蒙藏委員會的照顧及自身的努力吧。

說到語言,英語確實是恩增的強項,中文嘛,只能說「普通」。大約二十年前,40歲的她離開職場(西北、荷蘭航空),轉入修學佛法的領域時,追隨兩位上師(一在美國,一在不丹),熱誠而精進。然後她接受友人建議,欲入漢譯經典的大門,這時問題來了。她雖在台灣生活大半輩子,閱讀漢文(中文)對她來說,太難了。

她在淑寬師姐的介紹下,來到我的「華嚴班」上課。這裏是座落於永和世界宗教博物館七樓的「慧命成長學院」,我帶著一批善男子善女人研讀《華嚴經》。恩增上課認真,但畢竟中文能力有落差,於是我課後為她「補習」。接著,她到我家來上課,一對一,一字一句地講解。主要是研讀〈十地品〉,另外還找時間快速地研讀〈普賢行願品〉。她告訴我,接下來想讀《金剛經》。

教學的過程固然有樂趣,但不可諱言仍有障礙。舉例來說如何解釋「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?於是我費九牛二虎之力,中、英、梵文齊發,然後問她「懂了嗎?」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。坦白說,她到底懂了沒,我也不知。

她參加過一次由心道法師主持的水陸法會,感受甚深,甚至還看見她的亡父,此事也讓我感動。超度亡靈、令其離苦得樂,是漢、藏佛教甚重視之事。恩增親身投入,與幽冥眾生結緣,豈不是好事一樁?

一天,我們在台北市和平東路的「西藏廚房」進餐,她與服務小姐以藏語流利地交談,特別讓我感動。我看著菜單滿腹狐疑,恩增對我解釋道:

一、西藏菜就是印度菜。可知藏人長期寓居印度,其飲食文化已逐漸失傳,與印度菜餚融合了。我問她:「你們平常吃些什麼?」她說:「其實與你們台灣人差不多。」

二、西藏人不吃素,僧人也一樣。這下我明白了,漢傳佛教確實是茹素最嚴謹的地區。哦,不,日本佛教除外。

當時她已離癌,常往榮總跑,並間歇地住院治療。當她的上師要來台弘法時,她又興奮又忙碌,我們的課程遂斷斷續續。但看得出來,此時的她充滿鬥志與希望,顯然十分快樂,然而依舊被病魔打倒。她在病中寫line給我:「老師,我好想上課哦」,我們始終未再謀面。

她叫恩增群珍,於2020121日捨報,60歲,年輕時美艷如花、追求者眾,但終身未婚。能與這樣的佛子結善緣,又何嘗不是我的榮幸?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什麼我是我,而不是其他?

──憶陳平坤教授

作者:曹郁美

 

「為什麼我是我,而不是其他?」這是我在陳平坤教授臉書上見到的一句話。好問題!那麼即以此為標題寫下我對這位老弟的追憶。平坤已於2019923日捨報,與他那困擾多年的身體追隨他最敬愛的釋迦牟尼佛,「所作已辦、不受後有」去了,享年50

    我是步入中年才去讀碩、博士班,因此平坤的學術資歷比我深、但比我年輕得多。我知道他先自台大中文系畢業,再入華梵大學讀碩士班,於楊惠南教授座下寫出畢業論文:「論慧能會通般若與佛性的頓教禪法──《壇經》禪教思想探義」。後考入台大博士班,又在蔡耀明教授座下寫出畢業論文:「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」。可以這樣說,這位由彰化北上入最高學府讀書的「狀元級」學生一直深受師長喜愛,連杜保瑞教授都長期免費提供台北公館附近的房舍給他住。

    印象最深的是我與他來到許洋主的佛學經典語文教室讀書,他認真地檢索電子辭典,許老師既歡喜又不悅地說:「學長,去買本字典啦,去買啦。」許老師跟著在座同學叫他「學長」,看不慣他不買紙本卻用線上檢索,許老師的「名言」是:「字典要翻到爛為止」。當時平坤正在讀博士班,手邊的閱讀資料是日本學者撰述吉藏大師的研究成果。不久我陣亡了,不再去許老師的教室,但對平坤的認真專注、全力以赴深感敬佩。

    平坤的碩士論文與博士論文之間相距11年(87年度、98年度),我常見他申請大小佛學獎助金,幾乎「每申請必中」,寫論文的功力無人能及,好像還有行天宮的某項資助。這些「財源」很重要,否則怎能應付「十一年抗戰」?

    在大學任教更是挑戰的開始,平坤履行研究與教學並重,還常去大陸參加佛學論壇,以禪宗思想、三論宗思想最多。是不是操勞過度種下了病因?他離逝前的職稱是「台大哲學系專任副教授」。

    接著我要追憶幾件事。2011年我與他同赴湖北黃梅的「禪文化論壇」發表論文,有一場是以台灣來的學者為主,黃夏年教授指定平坤為本場主持人,平坤還對咱們這些「台灣同胞」的論文做簡單講評。

    當時我們下榻某飯店,會議議場就在飯店裏,上下樓很方便。傍晚平坤忽然邀我:「晚上九點一起到樓下唱卡拉OK,怎麼樣?」原來他與一票南京來的朋友熟識,要一起同歡。不久,冒出一個大蛋糕,原來平坤的生日快到了,這些朋友為他慶生。我趕忙掏出身上的人民幣硬塞進他的褲袋,意思是說「今天的費用我出一些」,嘴上連說「生日快樂、生日快樂」、「你們玩,你們玩」,不容他退還給我趕緊逃走。為何我不去參加他們的同樂會?第一,我早睡。第二,我雖寫過不少音樂文章,卻……怕唱歌。

    201411月台大佛學研究中心舉辦「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由平坤執行本活動。早在一年前就發布訊息、徵收稿件,我也報名了,發表論文題目是「《華嚴經》的境界美學初探」。

    在與平坤通訊息的過程中我知道他們經費短缺,我的「俠女性格」又犯了,在穿針引線之下,由了意法師領導的靈鷲山教團之教育院答應出資贊助。這天平坤來到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,進辦公室與某主管會面,果然得到允諾與贊助。事後我沒過問此事,但聽說每年在本活動登場前,只要平坤到訪都會如願。

    20184月我響應平坤在臉書上的號召,捐款一萬元給「佛學數位圖書館」支持長期建置計畫,事後還收到台大寄來的收據。我並不有錢,但我相信「平坤做的事一定是好事」。按,他們的集資目標是新台幣一億元,我那只是杯水車薪的小錢。

    平坤三度邀我去他的教室為台大學生演講佛學,我的題目是:「禪來禪趣」、「《金剛經》「空」了什麼?」底下助理的拍照成了我唯一一張與他「同框」紀念照,彌足珍貴。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印度藏僧,一袍一鞋」護持/募資計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曹郁美
 

    熟識我的人應知道,我追隨漢傳佛教,有佛學博士學位,有華嚴著作2本。目前在東吳大學中文系、法鼓文理學院推廣中心兼課。

    我沒去過印度,對西藏佛教認識不多,但是藏人散居世界各地(印度尤多)卻震撼了我。例如我會進台北的「西藏廚房」餐廳消費,為的是增加他們的收入。雖然我的消費微薄,但誠意是有的。

    前幾天我與賴嘉貞女士發起的「印度藏僧,一袍一鞋」護持/募資計畫獲得迴響,感謝各位捐款人,我們把台幣兌換成美金寄去印度了。他們再換成盧比去採購袍、鞋、日用品、文具,甚至進行水源、房舍等基礎工程。

    賴嘉貞是誰?她是藏傳弟子,目前在某銀行上班,是資深經理。

    我們的捐款活動一直持續,您想,一萬八千僧人哪一天不要食衣住行的消費?台灣人生活雖不寬裕,但面對他們豈能袖手旁觀?歡迎大家繼續捐款。從一千元至數百萬元,皆有無上功德。

    聲明1:這是我與嘉貞的私人勸募,沒有收據,但保證所有善款皆用在僧眾、窮苦家庭上。若您不放心,可以不匯款。

    聲明2:我與嘉貞是正信佛教徒,不是詐騙集團,詐騙是要下地獄的。

    聲明3:如需我的匯款資料,請私訊我。

    聲明4:台灣的達賴喇嘛基金會亦接受善款,歡迎護持。

    聯絡方式:曹郁美line:8841maya   FB:曹郁美

    賴嘉貞line:neiferlai,手機:0936-768-569

    曹郁美、賴嘉貞頂禮

文章標籤

曹郁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